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纲要内容还包括,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以及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等。
规划纲要提出,未来要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体到医药产业发展方面,规划纲要从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举措,尤其提到了要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等。规划纲要要求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
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介绍,201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创了15年来新低,增速仅为8.76%。行业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况,仅在2000年之前出现过,但当时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缺失。在老龄化需求不断释放的当下,增速跌破两位数的情况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为10%,重回两位数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多位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的短板之一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创新有待加强。目前全球前50强的制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7%,而我国的大型药企才达到5%,平均水平连2%都不到。医药产业的增长正在从过去充分覆盖拉动越来越明显的变为创新力的驱动,因此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规划纲要还提出,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规划纲要要求,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医保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就此,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此外,规划纲要还专门针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在完善健康筹资机制方面,规划纲要要求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
来源:经济参考报